院方觀點闡述:
做美容行業,除非是老品牌,有固定客戶,其他的想要迅速擴大,都需要借助媒介。其中, 電視又是最主要的渠道,電視節目植入或者軟新聞都是不錯的方式,如果企業有實力,請明星代言人。美容整形行業現在還不成熟,如果利潤能達到20%-25%時,會借力媒體傳播來保持知名度。一般來說,如果掙500萬,會拿出200萬來做營銷,宣傳對于這個行業很重要。但是在前期,我們有可能把所有利潤都砍掉,先做量不做利潤。至于在什么媒體上做,業內醫院都有自己的看法,不外于電視、網絡、報紙、戶外、電臺,但是每家的情況不同、選擇不同,效果也就不同。
我方作為營銷咨詢公司觀點闡述:
陳亮:韓國的美容整形在整個業態是比較成熟的,一般人都能接受整容。而隨著我國社會經濟和人們觀念的變化,大到在醫院做整容手術,小到在美容院做修飾,都已經進入我們的生活了。但是“美容整形醫院”聽起來始終是個醫院,有沒有可能換個別的稱呼,因為消費者上美容整形醫院,并不都是為了去“治療”,大部分人是為了讓自己看起來更好。比如叫“整形中心”,這樣就能避免給人一種負面聯想,讓消費者更容易接受,引起共鳴。
廣州美容整形業比較知名的有曙光、新時代、華美、美萊。在大眾媒體的投放上,美容整形醫院的廣告都是一開始攻勢會強一些,而對于您這邊來說,前期要有一個好的戰略規劃,如果廣告一旦出街,就進入了火海的競爭。首先,我們需要找好自己的定位,比如美萊美容整形它的客戶主要三類“有錢的師奶級”、“自身有缺陷”、“時尚一族”,如果設想自己是一個想要美容整形的人,我們會考慮哪些因素?每家醫院又在我心中是怎樣的形象?美萊在這方面有我們可以學習的地方。所以仁愛美容整形現在的問題就是,我們針對的是哪些人?在行業中,與其它對手有什么區別?一旦廣告出街進入競爭階段,我們有什么資源、方式能避免陷入被動,抗衡對手?醫院現在都有細分的趨勢,男科醫院、女子醫院、專治不孕不育的醫院,有沒有可能更細分一些?
中國民營醫院的市場很大,在公立醫院還沒有服務意識的時候,民營醫院就懂得把握這個機會。但通常他們會在媒體上比“聲音大”,每家醫院的投放量都相當大,所以新的醫院想要進入甚至打敗對手,有一些難度。怎么去解決?我們認為,狂轟濫炸的時代已經過去了,雖然廣告對目標消費者的影響還是有的,但效果會漸漸減弱。為什么不放棄強迫式的轟炸而改成吸引他們注意、接受呢?不僅能減少費用,效果也會好得多。既然民營醫院在傳播上花費這么大,為什么不多用一些時間研究呢?
太看重“量”是一個傳播誤區,應該回歸傳播的本質、民營醫院經營的本質,即能給消費者帶來什么價值?另外,消費者認為廣告打得多說明企業利潤高,這些都逼迫我們必須另辟蹊徑。比如結合亞運會、白云山倒計時等熱點做事件營銷、公益營銷,建立與政府、社區的友好關系等公關營銷,也可以巧妙嫁接仁愛已經積累起來的知名度。聯合營銷也是一種有效方式,與一些與我們的消費者生活圈相關的企業進行異業聯合,比如整形儀器的供應商、美容院、化妝品生產商、美容網站、甚至人氣很高的美容整形個人博客等合作,多方共贏。
現在,很多企業對整合傳播的理解還不到位,認為就是媒介的組合,但實際上它應該是一種策略性的資源合理配置、互相借力。比如你主要在電視上做了“節日促銷”廣告,那么在終端上就要有相應的呼應。對于醫院來說,消費者都是“直客”,因此有必要在傳播策略前做一些消費者調查,知道他們做美容整形的出發點是什么?最關心什么因素?再結合我們的盈利點、區別于競爭對手的差異點,協調定位點、方向。進行傳播規劃是非常必要的,明確每個階段的傳播目的和傳播手段,我們是斷然不贊成靠砸廣告去競爭的,那么想要以小博大,只能靠創意,包括媒介創意、廣告創意、公關創意等。
美容整形的消費者消費心理比較特殊,他們更多關心的是醫院、醫生的權威性,是否能達到效果以及安全性,他們期待私屬的、定制化的服務,而價格則不是很重要的決策因素。而且這個行業針對的消費者大都很高端,所以高端定位很必要。而投放的媒體最能體現品牌的形象,就像在央視做廣告就比在省臺做高端很多。目前的現象就是,廣州的這些美容整形醫院都在做本地臺,很少投境外臺,很大原因在于境外臺的價格高??雌饋硎呛苜F,但境外臺的受眾與目標消費群的吻合程度高,能塑造品牌高端形象、可信的形象,因此投資回報更高。
除了投放硬廣以外,其實大可以用一些更省錢、效果更好的方式進行傳播。比如將專題做成電視節目的形式,這個節目甚至還可以有延續性,并配合硬廣進行下期預告、提醒觀眾收看,就像電視節目一樣運作。此外,我們發現每年醫院花在電視上的廣告費足以在電視臺自己做大節目,創造一個自己的資源平臺,滲透力很強。也可以在消費者的生活圈做主題活動,形成持續的、有影響力的事件,就能引發各種媒體、社會的關注,因此而引爆的傳播效應是不可估量的。
除了電視外,很多醫院都會發行自己的雜志,但競爭者模仿得很快,而且大多沒有創新,消費者根本無法區分,因此效果不大。美萊在營銷傳播上的一些做法值得借鑒,不論是廣告篇的色調、代言人的選擇,還是在終端表現上,都有體現一致“個性”。而曙光在廣告上打上自己的網址,這也是非常有啟發的方式。因為美容整形的消費者很特殊,會先進行特別詳細的了解和咨詢,而網絡就是一個很合適的平臺,運用得好的話,它也是可以產生盈利的。曙光雖然有了這種意識,但還沒有做得很透。
我去韓國考察過,美容整形行業在中國還不成熟,還有很多深耕的空間和機會點,誰找對了方向就能成就一個傳奇。
2008年11月